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段广才团队发表关于手足口病进展的综述

发布时间:2024-06-11

编辑:cs2024

点击量: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段广才团队发表关于手足口病进展的综述

发布时间:2023-11-11作者:管理员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段广才团队发表关于手足口病进展的综述

近日,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段广才团队在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上发表题为Current statu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的综述。该论文总结了目前手足口病病毒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展望,为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撑。对今后指导公共卫生具有重大社会经济影响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疫苗开发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于5岁以下幼儿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典型表现是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HFMD主要由肠道病毒A71 (Enterovirus A71, 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 (Coxsackievirus A16,CV-A16)引起,临床表现包括快速的自限制恢复、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图1),这对卫生保健服务造成的负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流行病学、体内外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表明,HFMD与致命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关,并表现出特殊的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和病因学特征。此外,人们已经认识到HFMD可能进展到严重的心肺损伤,甚至在随访人群中观察到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HFMD仍然没有特效药物干预。尽管,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EV-A71灭活疫苗对EV-A71相关HFMD具有较高的保护率。然而,多种HFMD病原体传播和流行病学的改变降低了疫苗的保护范围。鉴于HFMD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巨大负担,该综述总结了目前HFMD在病毒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以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发现,以更好地为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提供信息。

图1.手足口病并发症及后遗症

手足口病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其流行特征和多数传染病相似,目前认为人类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无症状感染者和感染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感染源。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五岁以下儿童易感HFMD,临床结局主要分为无症状、轻度、重症、危重症、死亡。HFMD的流行也与居住地区、交通、经济、教育等社会因素相关。文章通过地理分布图总结了主要四种肠道病毒引发的HFMD流行(图2)。

图2 手足口病的流行分布

EV-A71、CV-A16、CV-A6 和 CV-A10 是全球导致HFMD的 4 种主要肠道病毒。该研究使用贝叶斯系统发育方法展开系统发育分析,纳入整个VP1核苷酸序列中至少存在15%的差异的序列,用于区分基因型。 EV-A71的遗传进化分为7种基因型(A-G),其中基因型B和C进一步分别分为亚基因型B0-B5和C1-C5;CV-A16 分为 A 和 B 2 个基因组;CVA6菌株可分为A-F6种基因型,D基因型可进一步细分为D1-3亚型;CVA10分为7个基因群,包括基因群A和基因群G(图3)。

图3.引起手足口病的四种主要肠道病毒的系统发育分析

此外,针对肠道病毒致病机制,本文总结了肠道病毒进入宿主后结合的多种受体包括人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2(hSCARB2),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膜联蛋白II、硫酸乙酰肝素、KREMEN1、人色氨酸-tRNA合成酶(hWARS)等。肠道病毒的最初防御是激活感染部位干扰素和其他抗病毒分子的分泌,宿主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发挥其抗病毒作用。该综述针对病毒引起的天然免疫逃逸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因子风暴、及神经损伤和心肺衰竭致病机制进行全面总结(图4)。

图4.肠道病毒的先天免疫逃逸机制

该综述总结目前HFMD病毒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和后遗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全面的研究依据。同时这也对目前HFMD的防治及其重要,针对目前HFMD流行和致病机制实施哪些预防和治疗方法是最可行和最具成本效益的,这需要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之间的共同努力。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段广才教授及青年教师晋乐飞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培育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河南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jbiomedsci.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29-023-00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