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English |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

1.教研室简介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始建于1978年。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10月起连续被评定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现有教学科研人员9人,教授4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9人(含兼职导师)。在教师队伍中,有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日本筑波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英才计划、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

教研室开展科学研究起步于农药毒性毒理学评价,相继开展的重金属遗传与发育毒性研究为职业卫生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围绕黄河流域典型环境有害物开展了职业性肺病与呼吸毒理研究。教研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论著二十余部,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励二十余项。

职业性肺病与呼吸毒理研究始于1980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项目等重要课题。(1)职业肿瘤方向:对接触焦炉逸散物、煤焦沥青、氯乙烯和相关肿瘤人群进行研究。首次在国内将高通量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并用于肺癌诊断。(2)尘肺方向:通过基因芯片或测序、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确认与尘肺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性基因和蛋白质,探讨尘肺发病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在职业性尘肺病免疫机制研究中发现树突状细胞也是重要的效应细胞,阐明了肺内肌成纤维细胞三种来源的权重,发现巨噬细胞外泌体在尘肺纤维化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性肺病与呼吸毒理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于2002年、2004年、2014年和201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研室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姚武教授兼任中国毒理学会常务理事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常务理事兼致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劳动卫生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威教授兼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职业与环境健康分会副会长。

教研室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多家海外名校教授进行合作,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德州大学、加州大学等;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曼尼托巴大学等。截止20238月,教研室共毕业博士生30余人,硕士生200余人,本科生400余人。获得的主要荣誉包括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铜奖,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等奖,河南省优秀博士论文,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郑州大学十佳研究生等。

3.教研室风采展示

教研室陈琛教授与大家合影

姚武教授讲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教研室2023届硕士研究生答辩合影




教研室2023届硕士研究生答辩合影


教研室2023届本科生专题实习合影






教研室主任:

王威 教授
共8条 首页上页1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